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小欣在成長中與父母的關係都算不錯,不過,長大了的她總覺得自己不受歡迎、不可愛、不被重視,這感覺很不好受,也因此令她很敏感別人的反應,當她感覺別人好像不喜歡她的時候,她便會與人保持距離,所以很影響她建立人際關係。

直至在輔導治療當中,小欣才發現以上種種負面的自我評價原來是在小時候從母親口中聽到關於自己的「身世」而來 :

童年時,總會對自己從何而來到世上有點好奇,小欣也不例外。

「為什麼會有我的?」在年約四歲的時候,小欣曾經這樣問母親。
「我從垃圾站將你拾回來的。」媽媽有點開玩笑地說。

天真的小欣,竟將媽媽這個玩笑當成真,並緊緊記在心裡。當穿著兄長的舊衣服,她就會悲慘地感懷身世。小欣當時不知道,其實是因為家貧,父母才迫不得已把兄長的舊衣服給她穿。

後來小欣終於知道自己原來都是父母親生的「真相」,豈料不久又從媽媽口中收到這個噩耗:「你是意外有的... 原本不想要你的... 知道懷了你,刻意地在做家務時爬上爬落,企圖將你滑出來。」當時的小欣聽後心裡感到很難受,感覺自己是多餘的。


孩子從出生開始便從與父母/教養者的互動去認識自己

治療師在輔導中幫助小欣看到自己在人際關係中不斷地像「找錯處」般去尋找別人不喜歡她的證據,所以只會一直找一直失望,就是由於這個惡性循環讓她不能享受健康的人際關係,實在可惜呢。此外,治療師幫助小欣明白到父母當時因為家境十分困難所以想不要她的無奈,也在現實環境中對證,幫助小欣覺察到自己的「身世」原來完全沒有影響父母對她一直的愛護,反而看見父母養育她所付出的愛及犧牲。

此刻終於真相大白了!小欣釋懷了, 笑容很燦爛!

孩子從出生開始便從與父母/教養者的互動去認識自己。因此,父母/教養者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灌輸正面及正確的訊息,讓你孩子的身心靈都能健康快樂地發展。


分享 :